青春筑梦家乡行 | 管理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剪影
日期:2025.08.17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积极响应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回到家乡投身于各项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韩凯悦同学的实践心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2025暑假大学生返家乡活动”,磨练意志品格,锻炼社会化能力,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青春力量,2025年7月1日——2025年8月23日我投入到了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胜利路委员会服务中心的公益服务中。深入社区,参与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志愿工作让我收获了许多。
在实践中,我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方案,并带领团队高效地完成任务;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化解矛盾和纠纷;我还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对社区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还在实践中锻炼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参与的活动包括社区环境整治、老年人关怀、儿童教育辅导等多个方面。在社区环境整治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老年人关怀中,我感受到了人际交流的温暖;在儿童教育辅导中,我意识到了教育的责任与意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社会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些经历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
一隅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家乡乡村振兴工作,通过不懈奋斗,用学有所成回报家乡。在这两个月里,我经历了不一样的暑假,度过了不一样的时光,收获了不一样的知识,得到了不一样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运用在此次实践中学习到的知识,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陈雪同学的实践心得
这个暑假,我怀着期待与热忱回到家乡,参加了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振兴社区组织的“红领巾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为期半个月的实践,让我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对责任、教育和家乡的全新认知。
公益课堂主要面向社区内6-12岁的留守儿童和双职工子女,我的任务是开展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等活动。
每天上午,我会耐心解答孩子们在暑假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从数学公式的推导到语文课文的理解,看着他们皱起的眉头慢慢舒展,成就感油然而生。
下午,我们开设了简易绘画课。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家乡的美景、心中的梦想,那一张张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让我看到了童真的纯粹。
结合夏季特点,我们组织了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主题班会。通过情景模拟、知识问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实用的安全知识。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者”的责任。起初,我以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但渐渐发现,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陪伴与倾听。有个内向的小男孩总是独自坐在角落,我主动和他聊天,了解到他因父母工作忙而感到孤单。后来,他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课堂上也变得积极起来。这个小小的变化让我明白,真诚的关怀比知识传授更有力量。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社区工作人员的细心统筹、其他志愿者的无私付出,让公益课堂充满了爱与力量。这种凝聚力让我对家乡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也更坚定了未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半个月的实践虽短,却成为我大学生涯中珍贵的记忆。它让我学会了沟通与担当,也让我看到了基层公益的价值。未来,我会把这份经历转化为动力,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持续关注家乡的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这次红领巾公益课堂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成长的修行。它让我明白,平凡的付出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而这份价值,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韩紫嫣同学的实践心得
此次在河北省保定市人民广场竞秀公园的环保志愿行动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我们的小小举动可以让自然环境更加整洁美丽。每一个被拾起的塑料瓶、每一片被清理的纸屑,都是对地球的一份呵护。
同时,在与游客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环保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高,许多人主动询问垃圾分类的方法,甚至加入我们的清理行动。然而,但仍有部分人环保意识薄弱。随意丢弃垃圾或对环保知识缺乏了解。这让我明白,环保宣传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与参与
环保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会持续关注环保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怡然同学的实践心得
这个暑假,我以返家乡大学生的身份走进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莲子镇镇人民政府,参与了法治宣讲、星火课堂、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直观地认识,更在服务家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在镇政府的这段时间,让我跳出了校园的象牙塔,看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无论是法治宣讲中对群众需求的精准把握,还是星火课堂里与孩子们的真诚互动,抑或是环保活动中与家乡土地的亲密接触,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只有服务群众,才能实现青春的价值。
未来,我会带着这段经历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努力学习,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李宇涵同学的实践心得
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参加了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北辛店村村委会的社区志愿服务与专业实习两项活动。社区服务里,我负责整理居民档案、协助组织邻里活动,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耐心沟通,也懂得了基层工作的琐碎与重要。
专业实习期间,我在企业跟着导师参与项目执行,从数据整理到方案撰写,逐步掌握了职场协作技巧。过程中曾因细节疏漏导致返工,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严谨”二字的分量,也学会了提前规划、多轮核查的工作方法。
两项实践让我明白,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操作才能落地,而与人协作时,倾听和包容比单向输出更重要。未来我会带着这些收获,在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提升行动力与抗压能力。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携手前行,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孙玉莹同学的实践心得
在当代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极为关键。参与志愿服务,正是提升这两种素质的有效途径。社会责任感,体现为个人对社会应履行义务与责任的认知及行动,志愿服务让我们直面社会问题、感知社会需求,进而唤醒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是主动热忱为他人与社会提供帮助的态度。
今年暑假,我投身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塔上镇赵庄村村民居委会的志愿者实践活动,期望借一系列服务项目,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提升综合能力。服务中,我们尝试站在服务对象立场思考,培育同理心与服务精神。盼通过此次实践,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融入自身品格,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长久践行。


李佳怡同学的实践心得
这个暑假,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渤海魂暖心港湾举办的"七彩暑期"公益托管辅导实践行动,作为三年级语文老师进行志愿服务实践。这段经历让我对“服务”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也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收获了满溢的成长。 准备阶段,我发现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识字向阅读过渡的关键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知识的接受需要更生动的载体。于是我把课本里的生字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用彩纸做了“生字卡片大作战”游戏,让孩子们在抢答欢笑中记牢字形。有个叫小雨的女生总爱低着头,我特意请她当“小老师”领读儿歌,当她的声音从微弱到清晰,眼里泛起光的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志愿服务里藏着的温度。
当然也有手忙脚乱的时候:第一次组织听写时,有学生打闹打乱节奏;讲解阅读理解时,总担心进度跟不上。后来我向学校老师请教,用“小贴纸奖励制”维持秩序,也学着从孩子们的眼神里判断他们是否听懂,慢慢找到合适的节奏。
这次的志愿服务让我懂得,作为大专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是服务的基础,而耐心、共情力和应变力,更要在一次次俯身倾听中打磨。这段经历让我更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未来会继续学好专业知识,带着更饱满的热情,在孩子们需要的地方做些实在的事,用语文里的文字与温度,陪他们慢慢长大。
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希望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将所学知识与家乡实际结合,同时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潘文丛同学的实践心得
这个假期,响应“大学生返家乡”号召,我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工人文化宫开展志愿活动。在赞皇县总工会指导下,我不仅提升了知识与写作能力,更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7月14日,暑期公益兴趣托管班开班,我化身“临时老师”,每日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策划手工、科普等趣味活动。看着孩子们从腼腆变得开朗,用彩纸折出梦想、用画笔描绘家乡,我深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7月18日,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换届大会上,我负责资料整理与现场引导,以严谨态度保障会议顺利进行,也借此了解到家乡各界人士为发展积极献策的热情。
这段志愿经历,让我提升了沟通、组织能力,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我深刻体会到家乡对文化教育的需求,也明确了新时代大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


白鑫童同学的实践心得
作为一名怀揣着对家乡发展热忱的大学生,我积极响应号召,参加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县委举办的“七彩假期”。此次返家乡实践,我参与了大学生志愿者家乡景点宣传制作与剪辑。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我深知家乡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而作为一名从家乡走出去的大学生,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时,我面临着诸多难题。前期撰写景点脚本,当我开始着手收集资料时,发现家乡景点信息较为分散,获取拍摄资料困难重重。而且,在与一些企业负责人交流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我在沟通技巧上存在明显不足。但我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我意识到这正是我成长和提升的契机。于是,我主动向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教,了解景点信息的渠道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我逐渐掌握了沟通技巧和拍摄方法,能够较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这次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它让我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收获。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赵一冉同学的实践心得
暑假期间,我回到了家乡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河东办东湖社区,开展了为期30天的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80小时,主要参与社区协助、老年活动组织及暑期儿童托管等工作。
实践中,我协助社区为独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探访,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策划了“童心向党”主题活动。初期因不熟悉方言,与老人沟通时常遇阻碍,后来通过向社区工作者请教、主动学习常用方言,逐渐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
这段经历让我收获良多:沟通能力在与不同年龄层居民的互动中显著提升,活动策划中学会了协调资源、灵活应对突发情况。更重要的是,我真切感受到社区工作的繁杂与重要,看到家乡在基层治理下的新变化,深刻理解了“返家乡”不仅是实践,更是青年与故土的双向奔赴。
家乡的发展需要每一份力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责任感继续学习,争取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青春因实践而出彩,实践由奋斗而升华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是无数返乡实践学子的缩影,他们用汗水和热情,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