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逢盛世 实践正当时丨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精彩印记(一)

日期:2025.08.04


青春逢盛世  实践正当时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2025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精彩印记(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校团委联合各学院共同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接下来,小编与大家一同开启各社会实践团队的征程之旅,在字里行间领略他们的蓬勃生机,在故事深处感受他们的滚烫热情,见证曹职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青春书写担当的鲜活篇章!

追思缅情:敬畏生命传承薪火

         驻足于纪念馆里那些记录着遇难者信息的墙面前,每个人都被一种沉重的肃穆感包裹。那些凝固在历史里的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一个个曾有温度、有故事的生命。

倾听亲历者之声:志承抗震传承队走访地震幸存者

         为更真切地感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与生命的韧性,志承抗震传承队在唐山抗震纪念馆活动之余,专程走访了多位地震幸存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打捞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记忆与力量。

防震科普现状调研:让科学防范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摸清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现状与需求,让科学抗震知识更精准地触达群众,志承抗震传承队在走访、体验之余,专项开展了防震科普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乡村收集一手信息。

调研总结:让科普更精准,让安全更扎实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系统学习了地震灾害的历史教训与科学防范知识,更在抗震精神的感召下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行动,用青春力量推动“防震减灾”意识深入人心,让“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理念融入日常。

管理学院(二)

青春正燃,不负热爱

解锁新可能,共探新未来

选题:社会服务践行
学院:管理学院
团队:青春筑梦实践队

为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绿色生活”理念,青春筑梦实践队走进社区开展了有关于保护环境一系列精彩趣味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为小朋友们带来难忘的体验。

课堂里的“环保密码”:从认知到共鸣

         课堂以“看得见的污染,做得到的行动”为主线,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志愿者通过动画短片《地球的哭诉》直观呈现了海洋塑料污染、森林砍伐的现状,多种动物因人类活动而灭绝,倡导“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指尖上的“绿色实践”:从课堂到生活

         “光说不练可不行,咱们得动手试试!”志愿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迎来了最期待的手工环节。激发小朋友们创新性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从中进行讲解探索环保知识的奥秘!

调研总结:环保知识传心中

        此次志愿活动以孩子易懂、爱参与的方式传播环保理念,不仅让中少儿学到了实用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绿色”的种子。未来,志愿者团队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孩子成为环保行动的小小践行者。

管理学院(三)

安全一夏,守护生命

假期防溺水,不做孤泳者

选题:防溺水公益宣传

学院:管理学院
团队:青年先锋队

为有效增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识,减少溺水悲剧发生,青年先锋队开展防溺水公益宣传行动,通过公益宣传普及防溺水知识,切实提升青少年及群众的安全意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知识宣讲入人心:普及“六不准

        志愿者们在社区活动中心、中小学门口等人流密集处,寻找合适宣传点,悬挂横幅,营造宣传氛围。知识宣讲组成员向过往群众、学生讲解宣传手册,结合展板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溺水知识。以本地或近期溺水案例为切入点,强调“六不准”要点,让知识更具警示性与贴近性,引导群众重视防溺水安全。

实地排查除隐患:精准记录高风险水域

         实践执行组分组对乡村、社区周边河流、水库、池塘进行全面排查,记录无安全警示标志、标志模糊或损坏的水域位置,拍摄现场照片、标注经纬度(借助手机地图功能)。每日汇总排查结果,整理成包含水域位置、风险分析、整改建议的报告,反馈至当地应急管理局、水利局等部门,跟进沟通处理进度,推动尽快设立或更新警示标志,消除水域安全隐患。

调研总结:防溺水知识要牢记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溺水危害的认知,还通过实地调研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水域安全管理的参考依据。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关注防溺水宣传的长期效果,并探索更多形式的公益实践,为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