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愈”见最好的自己丨“绘心见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日期:2025.05.14
管理学院举办“绘心见性”主题心理健康活动,40余名心理学专业学生运用《绘画心理学》课程所学,为来自会计专业的50位同学进行房树人绘画解读,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活动以“理论讲解+实操体验”的形式展开。管理学院心理专业韩学敏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案例:房顶的瓦片密度反映防御机制,树冠形态与情绪状态相关,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房树人测验中房屋、树木、人物三大要素的象征意义。参与学生随即在舒缓的音乐中完成绘画创作。


在教师督导环节,心理专业学生分组开展专业解读。心理专业学生张奕发现,在她分析的画中有小池塘这一细节,她通过“非评判性提问”技巧,引导创作者讲述她最近发生的事情,发现来访者最近的比赛不太顺利、比较迷茫,恰好印证了课堂所学的“水象征着迷茫”这一理论。“当我能帮助到别人解决困难时我真正理解了绘画的力量”。张奕同学在活动后感慨。


参与者反馈呈现多元视角。管理学院邹婧怡同学表示:“最初觉得抽象线条只是情绪涂鸦,没想到色彩分析揭示了我潜藏的焦虑情绪,这种心理学视角的自我觉察很让人惊喜。”管理学院周迪同学表示:在举办活动当中,经过分析反映出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但同时热爱生活;既有较多目标和想法又想冲破束缚,结合画作展示出不同的理念。而作为解读者的杜佳悦同学则意识到实践中的挑战:“用专业知识解读他人画作时,仿佛在进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转译。当我试着从线条的力度分析作画者的情绪张力,从色彩的碰撞解读内心冲突,那些看似抽象的笔触突然有了心理学语言的温度。从来不是精准的标签,而是让对方在被看见的瞬间,忽然读懂了自己。”


本次活动负责人陈立雪老师指出,这种“朋辈辅导+专业督导”的模式具有双重育人价值:“既让心理专业学生验证课堂知识,又帮助其他学科学生获得自我认知的第三视角。未来我们计划将此类实践活动扩展到曼陀罗绘画、沙盘游戏等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