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匠谷·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刘彩琴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发表主题报告 分享国际产教融合“曹职思考”

日期:2025.10.31


 


 

图片


 

10月30日,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赋能职教·共塑未来:中国匠谷国际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刘彩琴应邀出席并作题为《聚焦国际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曹职思考》的主题报告,向国内外职业教育同仁分享了学校在国际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前瞻探索。

论坛上,刘彩琴首先介绍了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概况。学校自2017年建校以来,已迅速发展为拥有2万余名在校生、61个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称号。她指出,学校始终秉持“立足曹妃甸、服务新唐山、融入京津冀、迈向国际”的办学定位,初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三维联动”产教融合实践体系。

人才培养创新:以“引进来”构建本土化培养体系刘彩琴重点介绍了学校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下的成功实践。通过深度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学校创新打造了“TTCO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将真实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全过程。依托产业学院,实现企业生产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无缝对接,并推行“入学即定岗”的订单培养模式。通过中德双标准考核,项目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一系列成果助力学校成为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等多个中德合作示范平台。

产业服务赋能:以“走出去”扩展对外服务空间刘彩琴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放眼全球,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她分享了学校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海峡两岸医疗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案例,该共同体汇聚了118家两岸院校与企业。同时,在中国保信集团的支持下,曹职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全球技能学院项目,面向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开展“中文+技能”培训,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既懂中国文化又具备工业机器人、护理等前沿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有效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链接:以“广链接”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在全球化合作方面,刘彩琴介绍,学校正以“中国匠谷国际产教联盟”为平台,积极构建“跨洲际、多层次、高密度”的全球资源网络。合作遍及欧洲、北美及东南亚: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合作进行“双元制”课程本土化改造;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人才;与美国纽约健康学院合作探索康养人才联合培养;并与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多国高校在人工智能、护理等领域开展师生互访、学历提升等实质性合作。

基于丰富的实践,总结了三大宝贵经验:政府引导是关键、产业需求是核心、标准对接是基础。面向未来,她表示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依托国际产教联盟平台,对接更多优质资源,完善“中文+技能+就业”人才培养链,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最后,刘彩琴向全球职教同仁发出倡议,她表示:“国际产教融合没有固定范式,唯有以开放姿态持续创新。曹职院愿与全球伙伴携手,在‘赋能职教、共塑未来’的道路上快步前进,为打造中国职教品牌、推动全球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汇报充分展示了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深刻思考,获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推荐新闻